英国重启牛津大学新冠疫苗临床试验的神奇速度,堪比俄国批准卫星5号新冠疫苗!

作者:乔学婴
时间:2020年9月15日

前几天,9月9日,我曾经发文讨论了英国牛津大学和制药业巨头AstraZeneca公司共同研发的新冠疫苗(牛津疫苗)因为在临床试验中出现了可能的不良事件(副作用)而被暂时叫停的那样一个事件。不过才过了几天,就有好消息传来,那个好消息就是牛津疫苗的临床试验又恢复了。我们当然高兴看到这么快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可是高兴之余,我又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哪里不对呢?原来是下面几个问题我没有看到答案:

  1. 让临床试验暂停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不良事件?

  2. 这个不良事件与疫苗的关联性究竟有多大?专业团队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这些依据有多大的说服力?

  3. 有报道说这已经是这个疫苗的临床试验因不良事件的发生而第二次暂停了,这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这两个不良事件之间有关联吗?

一个好的调查报告应该涵盖这些问题,所以一个没有这些问题的答案的调查报告就有些古怪,那么知道这些答案重要吗?重要!因为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在众多的候选疫苗中选出更安全、更合适的疫苗。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了解这些信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希望通过讨论,我们大家可以提高一些分辨优质疫苗的能力。

让临床试验暂停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不良事件?

在9月8日STAT这个非常有信誉的媒体率先报道了这个牛津疫苗因有不良反应而叫停临床试验这个事件之后(参考资料1),许多媒体都做了跟进报道。可是绝大部分媒体用的是“无法解释的疾病”作为这个不良事件的描述。只有纽约时报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报道说这个疾病是“横贯性脊髓炎。”但是AstraZeneca,牛津疫苗的研发商却拒绝回答这个报道的准确性(参考资料2)。这样,这个不良反应是横贯性脊髓炎这个报道就沦为了一种推理,而非事实。

可没有料到的是在4天后的9月12日,当AstraZeneca公司宣布牛津疫苗的临床试验已经恢复的消息之后(参考资料3),媒体的报道仍然是未知疾病,因为疫苗的制造商还是不愿意透露这个不良事件的具体情况,他们的理由是保护临床试验受试者的隐私。这个理由看似非常有理,可问题是没有人让他们透露受试者的姓名、性别和地址等等,大家并不想知道这位受试者的个人资料,大家只是想要知道这个不良事件的详细情况,比如受试者得的是什么病?严重程度如何?为什么说公布这些信息很重要呢?因为它们可以帮助大家判断哪一个疫苗更为安全,成为我们选择优质疫苗的的依据。

这个不良事件与疫苗的关联性究竟有多大?调查团队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这些依据有多大的说服力?

有关重开这个临床试验的报道有许多,可是它们指出的重开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英国的调查委员会已经结束调查,并向英国政府的建议恢复临床试验是安全的,至于为什么,没有透露。英国政府的监管机构根据调查委员会的建议批准了这个临床试验的恢复。所以所有的报道都是同一个调调,都只告诉大家这个试验是 “safe to go,” 也就是说是可以安全地重启临床试验,却没有告诉大家具体的调查结论是什么?调查结论的依据是什么?如果只有结论 safe to go,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知道这个调查的更具体的内容。

如果这个不良反应与接种疫苗有关联,我们需要知道是什么样的关联?是有一点点关联?是有重大关联?还是绝对有关联?

你或许要说,他们的结论已经是临床试验可以安全地重启,不就代表着不良反应与疫苗没有关联吗?不是的。我们不可以用我们的思路来推断科学家的思路。即使调查的结果是这个不良反应与接种疫苗有绝对的关联,科学家们也可以说我们已经做了1万8千个病人,只有这一列,不能说疫苗是不安全的。疫苗也算是药的一种,是药就有三分毒,如果大家仔细地检视所有被批准的,被认为是安全的药物,哪个没有一点副作用?一个药有个百分之一或千分之一的副作用很正常,它们都被归类于安全药物,更何况这里讲的牛津疫苗只是万分之一的概率,也算是一个安全的药吧。毕竟,比起新冠肺炎的3%以上的死亡率,有这个药要比没有这个药要好得多得多!

研究人员这样认为也没有错,用药本来就有风险,每个用药者都是在用药的好处和害处之间做平衡和做选择。如果好处大于坏处,就会倾向于使用,而如果是坏处大于好处,那就倾向于换药或不用药。只是有些医生懒得告诉病患他所开药物的副作用,而配药的药剂师会向你解释的就更少了,所以大家有个错误印象,认为被批准的药物,或是由医生开处方并由药剂师配发的药物就是安全的药物,而安全的药物自然就没有副作用了。不幸的是,这种想当然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药总是会有副作用的。问题是有副作用该怎么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公开透明,要让用药的人知道!

虽然是药就有几分毒,也就是所谓的副作用,避免不了,可是这些信息按规定都是公开的。如果你去阅读任何一个药物的说明书,它一定会载明这款药的副作用,那是不可以隐瞒的,由于这种信息的公开透明,医生和病人就可以有所比较、有所选择。可是这一次,有关这个牛津疫苗的不良事件,研究团队就是不告诉大家这一类的信息。他们可以这么做吗?不可以,他们不可以这么做。

英国自然杂志于9月9日报道的一篇有关牛津疫苗暂停事件的文章(参考资料4),这篇文章认为,虽然临床试验中出现不良反应很正常,可是所有的研究细节都必须公开透明。只有这样才会引得公众的信任,而只有获得公众的信任,我们才可以达到利用疫苗对抗瘟疫的最终目的。显然,牛津疫苗临床试验的重启,是应该做到公开透明,可是疫苗研发团队却没有这么做。我想他们之所以敢这么做,应该又是什么紧急法规撑的腰,只要抬出紧急法规,政府也好,公司也好,就可以放开手脚,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了。可是这样就苦了我们这些平头百姓,我们失去了选择的机会。要知道,有许多候选疫苗正在第三期临床试验上进展迅速,有了公开透明的疫苗副作用的数据作为参考依据,就可以帮助我们阻止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的发生。可是如果大家都向牛津疫苗的研发公司学习,把数据锁进黑箱,那么这些第三期临床试验就形同虚设了,好的疫苗还是无法从众多的歪瓜裂枣中脱颖而出。

刚才描述的是这个不良反应与接种疫苗有关联的情况,还有一种可能的情况是临床试验的不良反应与接种疫苗无关。如果真的是这种情况,那么我们需要知道调查团队得出这种结论的依据是什么?这个依据的可信度如何?

许多报道都说这个不良反应是一种叫做横贯性脊椎炎的疾病,这些报道都认为这个疾病主要是因病毒感染所引起,而接种疫苗引起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不太可能和疫苗有关。这种依据的可信度就不高,因为,这些报道忽略的是这个疫苗本身就是个活的病毒,叫做腺病毒。虽然科学界的普遍认知是人类腺病毒对人体的危害不大。可是,就在不久前的2018年,一种叫做7型腺病毒的人类病毒就一口气在 New Jersey 夺去了11个孩子的生命(参考资料5),这说明人类腺病毒还是有可能诱发严重疾病的。

当然,科学家还是会强调,用作疫苗的腺病毒还是属于温和的。然而,即使用作疫苗的腺病毒比较温和,但它还是可以引起人体感冒发烧和呼吸道疾病的症状的;即使用作疫苗的病毒被经过特殊处理让其丧失了繁衍后代的能力,可它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并没有减弱;更何况,牛津疫苗是一个来自黑猩猩的腺病毒。或许,来自动物的腺病毒比来自人类的腺病毒更有毒性,正如来自动物的冠状病毒比来自人类的冠状病毒凶狠百倍。如果调查团队的依据里忽略了疫苗就是病毒这个事实,那么他们的结论就可能是不完整的。所以公布结论的依据与公布结论是同样重要的,它可以让我们对结论的可信度做出一个判断,也可以帮助我们选出优质的疫苗。

有报道说这已经是这个疫苗的临床试验因不良事件的发生而第二次暂停了,这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这两个不良事件之间有关联吗?

有些媒体报道了牛津疫苗的这个第三期临床试验已经是第二次被叫停了。比如,STAT于9月12日的报道中就提到这是这个临床试验的第二次被叫停(参考资料6)。报道说第一次是在7月份的时候,那个时候有一位受试的女士因被诊断出多发性硬化症而叫停了试验。多发性硬化症,英文叫做multiple sclerosis。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神经在内的神经性疾病。它的致病原因是自身免疫系统攻击那层保护神经纤维的保护层,这样就让神经纤维的信息传递受到干扰。这样的病理与传说中的这次不良事件,横贯性脊髓炎,的病理十分类似。横贯性脊髓炎也是由于脊椎骨的一段脊髓发生炎症,使得自身免疫系统攻击、破坏覆盖神经纤维的保护层而干扰脊髓神经向全身传递信息。更令人讶异的是,和横贯性脊髓炎一样,病毒感染也是多发性硬化症的诱发因子之一。

难道这两个不良事件是巧合吗?上次令牛津疫苗临床试验暂停的不良事件是多发性硬化症,这次令试验暂停的是横贯性脊椎炎。两者都是自身免疫系统攻击、破坏神经纤维的保护层;病毒感染都可以成为这两个疾病的诱因。这么多的类似,很难让人轻易放过这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以及这两者和牛津疫苗这个活的病毒之间的关联性。

结论:

很明显,牛津疫苗临床试验的重启比较草率,在9月8日临床试验被暂停的消息被披露后只用了两天,在9月10日英国一个叫时代的媒体就已经预报说牛津疫苗将在几天后重启(参考资料7)。果然,在9月12日,正式的决定就出炉了。这个调查速度实在是快得出奇,英国自然杂志在9月9日关于这个暂停事件的报道中说,如果不良事件与疫苗没有关联,几个星期就可以重启试验(参考资料4)。几个星期?这个杂志低估了英国学者和政府的魄力了,他们只用了4天。太神速了吧,会不会有外力的干预?要知道,多个国家已经订购了近29.4亿剂的牛津疫苗(参考资料4),牛津疫苗的研发能失败吗?能不按时交货吗?

另外,重启临床试验的决定不但神速,而且一反常态,拒绝公开透明。更奇怪的是西方媒体没有对此进行口诛笔伐。而就在不久前,西方媒体对俄罗斯绕开第三期临床试验批准他们的新冠疫苗的批判,用尖酸刻薄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比如纽约时报中文网在8月13日发表的题为 “这简直太愚蠢了:俄罗斯仓促批准疫苗引发专家担忧” 的文章就是个很好的例证(参考资料8)。只有英国的自然杂志在9月14日发文弱弱地表示,这个重启决定缺乏透明度,并表示有些科学家批评官方没有发布更多有关暂停原因及其决策的信息(参考资料9)。

牛津疫苗研发团队的这种黑箱操作,剥夺了民众对疫苗的选择权力。因为我们还有像陈薇团队研发的中国疫苗,强生公司研发的美国疫苗,和俄罗斯的卫星5号疫苗等腺病毒载体疫苗可供选择,而正在进行最后冲刺(第三期临床试验)的非腺病毒载体疫苗,如RNA疫苗和灭活疫苗等等也有不少(参考资料10),我们需要公开透明的研发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根据 The IndianExpress 于9月14日报道,虽然牛津疫苗临床试验的暂停在英国被重新开启,可是世界其它国家的临床试验的暂停在14日还没有重启,这些国家包括巴西、南非、美国和印度(参考资料11)。希望这些国家的调查可以更为公开和透明,也可以公开更多的调查细节、具体结论和做出这些结论所依赖的依据,以便我们可以做出更好的比较分析。我们进行比较分析,不是为了要批评某个疫苗,而是要了解每个疫苗的优缺点,使我们在必要时可以做出更为正确的选择。

参考资料:

  1. https://www.statnews.com/2020/09/08/astrazeneca-covid-19-vaccine-study-put-on-hold-due-to-suspected-adverse-reaction-in-participant-in-the-u-k/

  2. https://www.nytimes.com/reuters/2020/09/08/world/europe/08reuters-health-coronavirus-astrazeneca.html

  3. https://www.astrazeneca.com/content/astraz/media-centre/press-releases/2020/covid-19-vaccine-azd1222-clinical-trials-resumed-in-the-uk.html

  4.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2594-w

  5. https://www.nbcnews.com/health/health-news/cdc-watches-adenovirus-outbreak-killed-college-student-n939206

  6. https://www.statnews.com/2020/09/12/astrazeneca-covid19-vaccine-trial-resumes-uk/

  7. https://www.thetimes.co.uk/article/spinal-ioxford-vaccine-trial-to-resume-in-days-after-side-effect-checks-rc2txfw6g

  8. https://cn.nytimes.com/world/20200813/russia-covid-19-vaccine-safety/

  9.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2633-6

  10.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m/item/draft-landscape-of-covid-19-candidate-vaccines

  11. https://indianexpress.com/article/explained/september-13-coronavirus-vaccine-covid-19-latest-updates-astrazeneca-oxford-pfizer-united-states-6593914/